快速报名
首页 / 实时动态 / 实时动态 / 北大女生痛斥男友:996是给年轻人上升的机会?

北大女生痛斥男友:996是给年轻人上升的机会?

女朋友想通过996成为人上人,男朋友却不愿意996,到底谁错了?下面和老男孩IT教育一起来看看吧!

近日,一篇名为“男朋友不愿意996,到底谁错了”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。这篇帖子是一个北大女生发的,称自己和北大的男朋友都是“普通人”、“小镇做题家”,因为工作问题发生了争执。男朋友不想996,希望8小时工作制,女生却觉得996是给年轻人上升的机会,让努力的人得到回报。如果可以,自己愿意选择16小时工作制,并通过自己的努力,从打工仔成为资本家。

看完这篇帖子,男神必须说两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,只不过我佩服男生,但是支持且佩服女生。

佩服男生,是因为他宁愿选择穷着生活,也不愿意 996,我们先不评价利弊,但他起码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支持且佩服女生,因为她很清醒的认识到,既然留在了机会和压力都更大的北京,那就必然要更加努力工作,才有机会实现阶层逆袭。而且她看到了,靠奋斗完成原始资本积累,努力向产业链上游靠拢,这个破除内卷的最优解。

或许女生把奋斗和996划上等号有些欠妥。996是违背劳动法的工作体制,虽然在互联网圈子里十分盛行,但并不代表它就是正确的。奋斗是时代最强音,是青春的底色,是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的精神,是鼓舞人一路奋进的力量。

但她说:反内卷,对打工人来说太奢侈了。个人觉得是十分正确的。


内卷大潮来袭,无人可独善其身


最近大火的「内卷」概念,其实诞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。大体指一个领域的参与者,不愿意搞科技进步、模式创新,而是不断压榨现有生产要素,通过过度努力来相互竞争,导致付出的劳动越来越多,但收获却越来越少,同时也把科技进步锁死了。

竞争≠内卷

竞争是外向的,通过降低增效、技术创新、创新积累,迎来技术革命。竞争会促进社会总体进步、优胜劣汰,蛋糕会越来越大。

内卷是内向的,通过不断逼迫自己更努力而放弃创新,在总蛋糕有限的情况下,日薪相同工作10小时的我就可以干掉工作8小时的你。内卷状态下的社会没有技术创新,大家用更多的劳动时间争夺那个没有变大的蛋糕。

但为什么男神还要支持这个女生呢?因为很多人都在提倡摸鱼、躺平,做个精神非洲人,我也觉得梦想很好,但不太现实。

因为你改变不了:
首先是人和人的内卷,你不愿意拼,无数比你年轻、便宜的竞争者愿意拼。让他们与你团结起来抵制内卷?人家可能觉得你脑子瓦特了,我这么拼不就是要干掉你,一家老小等着糊口,凭啥跟你团结。

其次是行业和行业内卷,现在的从事环卫、建筑、绿化的基本都是50~60岁的中老年。电子厂、鞋厂根本找不到人。但凡能吃苦的年轻人,都会进入收入更好的行业内卷。同样吃苦,外卖行业比厂哥厂妹收入高1.5倍。

接着是国家与国家的内卷, 从上世纪的日本卷到中国卷再到东南亚卷,西方很多公司都是沿着这个线路开设自己的工厂。别的国家不清楚,但是我们不也是因为这样的内卷,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吗?结果有了无数模仿者。


占据利润最多的位置,方可反内卷


这位北大女生的一个观点,男神觉得太对了:你觉得你的努力,都被老板收割了,那你就努力当老板啊,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啊,你抱怨个什么劲呢?

产业链就好比是一座金字塔,你处在的位置越低,你就越需要内卷,因为竞争者太多、太拼,永远躲不过一个被剥削的命运。

对于老板和打工仔,可能同样都是一天干 12 小时,但是老板赚的比你多 10 倍。而且你受到内卷压力时,你只能压榨自己,而老板收到内卷压力时,老板可以压榨你……

不过,我也必须要说,当老板和当打工仔都很苦,只不过吃得苦不一样,得到的回报也不一样。

因为无论公司发展的如何,打工人都饿不死,无非就是换个地方混生活,换个人压榨自己。但老板必须时刻紧绷神经,时刻留心一线、时刻思考发展规划,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松懈,必须想尽办法搞钱,因为不拼明天就会被饿死。

可以说,打工要安稳得多,除了穷,没什么不好。

唯一不同的是,虽然都很苦,但是老板赚的钱,是你的 10 倍、100 倍甚至 1000 倍。老板做成了,就能赚到你一辈子赚不到的钱。老板失败了,无非是跟你一样。所以,你会选择当老板,还是当打工人呢?

记住,这个选择没有对错,但一定会决定你的人生走向。


任何年纪都可以做很多事,但绝不是一切事


微博大 V @月风_投资笔记  分享过一个商业案例:
2007 年,苹果开始为 iphone 寻找全球供应商,当时的首选是日韩和中国台湾,因为他们起步早,所以技术更加先进。

但是苹果调研了一圈之后发现,有个预期之外的问题,日韩和中国台湾的电子业起步是很早,但也恰恰因为这样,创始人的年纪都很大了,普遍都在 55~60 岁。

苹果在深思熟虑之后,在中国大陆选了很多次优供厂商,他们的共同点,就是老板普遍比较年轻:
蓝思科技的周群飞,当时创立蓝思时是36岁;
立讯精密的王来春,当时创立立讯时是37岁; 
歌尔股份的姜滨,当时创立歌尔时是35岁;

这一批国内苹果产业链公司,进入苹果视野的时候,他们的创始人几乎都是40岁出头的当打之年,和当时台湾电子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些年轻老板,经常和工人吃住在一起、一起改模具赶工。

事实证明,苹果的思考是对的,这批年轻的创业者,都有更充沛的精力,最新的行业认知,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占用心力,他们的质量、效率、配合度,都是持续向上的。

所以虽然很多人说,只要你想做,任何时候都有机会,但你也不能否认,很多事情就是有机会窗口。所以年轻的时候有什么梦想,就抓紧去实现,千万别听信那些,「有梦想啥时候都不晚」的鬼话。要奋斗,就趁早!

别以为男神是鼓励内卷,我只是鼓励你勤奋一点。
那些鼓励你摸鱼、躺平的人,无非就是看重了你的那点流量,顺着你哄你个乐,骗你打赏而已。

与其抱怨,不如想想,怎么占据更有利的位置。
奋斗根本不值钱,但却是成功的第一道门槛,努力去不断学习、思考,找到更有利的位置,不断向产业链上游走。

所有成功的职业发展,掌握生产资料都是最终目的。
升职、加薪、跳槽本质上并不能解决问题,这些手段只能让你当好打工仔,因为你掌握不了生产资料。要学着去掌握这些生产资料,如产品、生产线、资金、品牌,一切不以时间换收入的生产资源都可以。

或许上述的这三点你可能感觉自己无法做到,但这些你做不到的事情,本质上就是你迈向更高阶层的门槛,迈过去逍遥自在,过不去苦海沉沦。

能不能行,不都靠你自己么?

抢先报名    优先占座